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女人的幸福之石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搶救伊斯蘭古手稿行動 ![]() |
紫禁城裡很有事 ![]()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相關影片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靠近堤防邊,空無一物、滿是瓦礫的土地上,應該不會有任何生物的此處,
一隻迷你臘腸犬「核桃」,在這裡獨自生活超過半年的時間……
太田康介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正在尋找的狗」的網頁,映入眼簾的,是他前陣子偶然造訪的小高區村上發現的迷你臘腸狗。當時,太田康介急切的想要安撫牠,但牠卻像是極為害怕人類似地,飛快的跑過堤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隻狗叫作「核桃」,牠在每天主人帶牠散步的河堤邊,拖著虛弱的身子,獨自努力的生存著。牠從未離開家園,等待主人救援,最後卻在動物保護志工的眼前,咚地倒在地上。
接續《被遺忘的動物們》,《依然等待的動物們》記錄災後半年到一年的間,動物獨自在福島警戒區生活的情景。從春季踏到寒冷的冬季,牠們在空盪的城市裡經歷靜謐的孤單,忍受強烈的飢餓,努力地生存。隨著救援的時間拉長,動物們逐漸變得虛弱,也對這個寂寥,空無人煙的城鎮,感到恐懼,甚至連救援牠們的志工,都沒有辦法靠近。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廠因強震與海嘯的侵襲,引發自1986年俄國車諾比事件以來最嚴重的核子危機,政府緊急撤離半徑20公里內約17萬的居民,沿海城鎮瞬間變為空城,僅留下大批躲過天災卻未能即時撤離的動物,獨自面對人類留下的殘局至今。即使面對殘酷的事實,攝影師太田康介從未離開動物保護志工的行列,持續前往警戒區救援。
這場災難擔心受怕的不只是人類,還包括一起生活的動物們,牠們永遠不懂發生了甚麼事情,只能在原地自立更生,等待人類的救援。太田康介希望記錄的,是動物保護志工對生命的堅持,始終不願放棄以實際行動表達體貼的心意,讓更多人可以關心並珍惜身旁的生命。
朱天心 作家
李瑾倫 繪本作家
幾米 繪本作家
黃宗潔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齊心推薦
朱天心 作家
這是一本叫人看了又怕又愛的書。怕面對浩劫後仍在默默受苦殘弱的生靈,愛那寥寥幾個志工為我們實踐並展現人族原該有的慷慨溫暖大器和高貴。
李瑾倫 繪本作家
當冬天來臨的時候,我無法想像那樣的寒冷與餓,僅靠著已經漸漸模糊的、對於溫暖主人的記憶還能支撐我多久;夏天來臨的時候或許我已經離開,但我會帶著你曾經給我的溫暖一起走。
我不會恨你們,你一定知道。
※前作《被遺忘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陸續收到的迴響
【雖然每一張都是令人不忍卒睹的內容,但我認為也都是非知道不可的現實,我邊流淚邊讀完。】(20幾歲,女性)
【閱讀本書,我現在每天都會自己問自己,能做些甚麼?】(40幾歲,男性)
【雖然只有一部分,但知道還是有動物回到飼主身邊,我也有種被拯救的感覺。】(40幾歲,女性)
日本亞馬遜書店五顆星感動推薦
By 讀者
一年過去了。
電視、新聞上到處可以看到「重建」、「牽絆」的字眼。
不過,在「過去的」核能發電廠所在的偏遠地區,矗立著有一道名為「警戒區域」、比柏林圍牆還厚的、看不見的大牆,裡頭正上演著現世的地獄景象。
過去被稱為「寵物」而飼養的動物們,當賴以為生的人類突然消失,牠們只能在這塊沙漠般的土地上,或是無情地被殺害,或是無助地野地求生,變得不再信任人類。
這就是「文明大國日本」的黑暗面,不,是和你我生活互為表裡的現實。
人類倒是無所謂,不管是基於自我意志或是被強迫,都逃得過這一切。
可是,不會說話、在「愛護動物保護法」這空有其名的法律之下而被對待的動物們,難道就只能四處逃竄等死嗎?
「從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方式,就能看出這個國家的偉大跟道德的發展程度。」甘地的話,如今一點意義也沒有。
至今仍無法擺脫「神話」迷思、在地震頻繁、地層如豆腐般脆弱的土地各地興建了54座之多核能發電廠的日本,該怎麼從都市生活中回歸原始?
從這本相片集和之前出版的《被遺忘的動物們》,我們可以知道那終究只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罷了。
這本書讓我們痛切地認知到,真相存在於電視或新聞之外。
動物們今天所面臨的狀況,或許就是日本人的「明天」,這點大家不可忘記。
By 讀者
我之前也買了前一本《被遺忘的動物們》。
我住的地方離東北地區很遠,
(雖然一樣得過著節電的生活)熱的時候有冷氣,冷的時候也有暖氣。
對於那些拚命求生的動物,還有為了救這些動物而努力的作者與志工們,我深深感到敬佩。
慢慢地,現在關於地震的報導一天比一天減少了,不得讓人覺得,原本大家互相依賴支援的情感也漸漸消失了。
本書中也收錄了一些讓人看了不禁想別過眼去的照片,在感到「好可憐」、「看了好難過」之後,想到的是「自己能做些什麼?」。
今後,我想繼續為這些住在東北地方的人們設想,並提供協助。
那一天發生的事,以及從那天之後發生的事,請大家都千萬不要忘記了。
從事編輯工作多年,深深被內容打動的機會其實並不多,但《被遺忘的動物們》、《依然等待的動物們》就是其二。儘管作者太田先生只是很簡單地利用照片傳達動物們的現況,卻深刻地引起身為人類的我們隱藏在內心的歉疚:無法收拾的核災,全因人類而起,但平時一同生活的動物們,卻因此為人類付出了代價。被世界公認是發生核災高危險地區的台灣,又怎能忽視福島核災如此血淋淋的前車之鑑,對核能問題一再裝嚨作啞?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園成為下一個福島,沒有人希望下一代需要在核災的危機中困頓求生;在福島,居民有幸尚有地方可以撤退;在如米粒般大小的台灣,就怕是連人們撤退的地方都沒有,只能成為被政府遺忘的人們,以及依然等待救援的人們。希望大家都能謹記福島核災教訓,也期盼政府能謹慎對待核能問題,為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正確的選擇。(文/行人文化編輯林芳如)
作者介紹
太田康介
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於日本滋賀縣。曾任攝影助理,之後進入編輯製作公司擔任攝影師。自一九九一年轉為自由攝影師。為日本攝影師協會會員。
由於對攝影記者的嚮往,自八○年代後期到九○年代陸續前往阿富汗、柬埔寨、前南斯拉夫聯邦等戰地拍攝。此外,也曾到北韓、中國中南海地區、台灣核電廠、波蘭等地深入採訪。
二○○四年養了貓(小虎與圓圓)之後,深深為貓咪的可愛模樣吸引,拍攝時也開始以寵物等動物為對象。
作者相關著作:《
從2011年3月底開始,我便不間斷地持續前進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20公里範圍內。這個行動的契機是在網路上看見徘徊在渺無人煙的街道上的小狗照片。當時的我被這一幕大為衝擊,深感這些被遺留在原處的動物們,迫切期待獲得援助的心情,因此,我一方面從事安置活動,一方面進行拍攝,持續在部落格上發表該處的現狀。
震災發生後不久,我所目睹的現實,是絕對悲壯的。
為了找尋食物而徬徨於街頭的貓咪;被鍊著且奄奄一息的小狗;削瘦不已、無法自行站立的牛群;被掩沒在同伴屍骸間,一動也不動、氣若遊絲的豬隻。在這些令人不忍卒睹的慘狀前,我多半都無法冷靜以對,也無法壓抑自己的情緒。
從地震那天至今,已經過了將近一年,之後,那些被遺留下來的動物們的狀況,有任何改變嗎?
事實上,毫無變化。雖然,確實透過義工的安置活動,有些動物回到原本的飼主身邊,或是有貓狗找到了新主人,但是另一方面,至今仍被遺留在警戒區域,食物短缺、拚死活命的動物仍多不勝數。甚至可以說,經過這些時日,牠們的苦難變得更加艱鉅了。
一方面是我無法將這樣的現狀置之不理,一方面是身為人類的責任,我思考著自始至終人類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除了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忘卻那些至今仍持續待在警戒範圍內的動物們的存在,我也希望自己不是只在前一本著作《被遺忘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中,傳達地震後警戒區三個月以來現狀的心情,因此我將從去年七月以來的紀錄,整理成本書。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牠們周遭的環境幾乎未曾改善,且至今仍遍尋不著解決對策。但,也包含了這份無力感,我想盡可能地將警戒區域內這一年以來的現實狀態忠實地呈現出來。
為了能讓儘可能多的人知道,警戒區域內現在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也為了能營救儘可能多的動物們的生命。
推薦序
距離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後的福島核災,轉眼已近兩年,對於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或許並未忘記,平時卻也不會刻意想起。畢竟,人人都有家常日子要過,太多的苦難衝擊會讓我們想要別過臉去。但是,對於福島核電廠警戒區內的動物們來說,311之後的每一天,只不過如同被慢速播放的末日場景,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攝影師太田康介不忍牠們無聲地死在這被遺忘/棄的角落,以《被遺忘的動物們》與《依然等待的動物們》這兩本攝影集,不只為牠們悲慘的生命留下最後的見證,更重要的是,讓世人從這一張張的照片中,看到災難仍在持續。
災難仍在持續,它不是過去式,而是以現在進行式存在著。《依然等待的動物們》訴說的,正是時間的無情,災難不同於記憶,它不會隨著時間被淡忘,而是變得更加嚴酷:飼主苦苦尋找的迷你臘腸狗「核桃」,其實仍在牠過去每天早上散步時的堤防徘徊,牠不能理解世界為何在一夕之間崩塌,但撐了六個月的牠,最後還是來不及送醫就在救援的途中斷了氣;牛舍飼主費盡心思想讓茍延殘喘的僅存幾頭牛活下去,但到了十二月底,「無論是精神上或肉體上都已經到達極限了」,終究只能無奈地,讓牛隻走上被撲殺的命運;書中最怵目驚心的一幕,莫過於一扇緊閉的玻璃窗內,由內部被撕爛的紙門──是屋主在地震後慌亂的返家時分,不慎鎖住了入內覓食的貓咪嗎?破碎的紙門無言,卻訴說著漫長的恐懼與煎熬。牠們依然在等待著,可是多半等不到救贖的來臨,救援與死亡的數字完全不成比例:警戒區內登錄的狗有五千八百隻,但半年左右的收容安置只有為數約三百。而隨著時間延長,牠們多半因為更加虛弱、恐懼、不信任人類而使救援更加困難。
不過,絕望並非太田康介想要傳達的訊息,相反的,他要訴說的是,即使這場與時間的角力幾乎沒有勝算可言,但決不能放棄。在順利誘捕到一隻因項圈穿過前腳導致嚴重受傷的貓咪後,他說:「即使只是能安置這隻貓咪,我想到福島來也就值得了。」因為看到牠們仍在死亡之中,對太田康介而言,他就無法置之不理,那是他所認為的「身為人類的責任」。因為這些生命從不為人而生,卻是因人而死。就像那些被當成吉祥物而飼養在核電廠的鴕鳥,核災後卻未被列入安置動物的範圍,而是任由牠們死亡、逃離,運氣不好的話,也會被撲殺。警戒區內動物的處境,是「自始至終人類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瑞爾.高登(Reuel Golden)曾在《目擊的力量》當中說:「一流的新聞攝影作品不但讓我們看見、感受到那些正在發生的事件,更重要的是還會迫使我們去問:『為什麼?』」我難以忘懷書中一張在雙葉町車站前的照片,照片中沒有貓,也沒有屍體或白骨,只有馬路上一個影子般的陰影,那是路旁凍僵的貓咪屍體因日照而融化後,留下的痕跡。牠們無聲且無名,但是曾經活過。凝視那死去的陰影,凝視那還存活著的,臉上的神情,並且自問這一切「為什麼?」我以為這正是身而為人,不能迴避的問題與責任。牠們還在等待著,而我們又做了什麼呢?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黃宗潔
編/譯者:王俞惠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12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作者:太田康介
追蹤
- 譯者:王俞惠
- 出版社:行人文化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2/12/25
- ISBN:978986890550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